首页    特色活动    企业文化    老舍新闻    预定示意图    联系我们    在线订票    订单查询


 
















 

 

老舍新闻

老舍茶馆门票

茶馆过去是中国最重要的日常生活空间和信息中心。传统中国社会有许多茶馆,它们在历史上也不断发生变化。

喝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国人喝茶有着悠久的历史,正如民谚所称开门七件事“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”,反映出茶在民间生活中的重要性。

在传统中国社会,人们追求在幽雅的环境中喝茶,文人骚客经常描写他们一边品茗一边吟诗作画的闲情逸致。

清代画家郑板桥据称是“茶竹双痴”,他在作画时茶和竹是不可或缺的,其追求的理想境界是“茅屋一间,新篁数竿,雪白纸窗,微浸绿色”,然后“独坐其中,一盏雨前茶,一方端砚石,一张宣州纸”,这足以反映出当时文人墨客对茶的重视。

另外,喝茶的流行也与佛教有关。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僧院茶堂饮茶的风俗,盛唐以后文人士子间流行以茶会友的雅集方式,品茗、清谈、吟诗,这些也丰富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。

不仅上层的文人雅士,民间白丁也喜欢喝茶。这成为中国各地民间茶馆形成的条件。清代乾隆时期的诗句“秋阳如甑暂停车,驷马桥头唤泡茶”,便反映出茶馆的普遍。

虽然中国古代记载了许多有关茶叶、茶叶生产、饮茶、茶文化的丰富资料,但对茶馆的记载多语焉不详。我们今天所称的茶馆,其实有不同的叫法,因时间和地域而异,唐宋时称茶肆、茶坊、茶楼、茶铺等,明代以后开始称茶馆。张岱的《陶庵梦忆》中就有茶馆之称,清代以后,“茶馆”逐渐成为习惯称呼。

从我们今天所找到的有关城市茶馆的资料中可以看到,茶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,甚至更早。根据唐人《封氏闻见记》的记载,唐代便有茶馆,只是数量较少,当时茶馆尚未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。

茶馆的重要发展时期在宋代。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记载了宋代都城茶肆密布的盛况,而且宋代的茶肆已由城市普及到乡村集镇。当时茶肆的营业机制比较完善,大多实行雇佣工作制,为招徕生意,还安排多种娱乐活动。因此从这一时期开始,茶肆不仅代表着人们用餐喝茶的地方,还慢慢发展成与人民生活和城市文化有着紧密关系的地方。

宋代时,城市商业经济高度繁荣,饮食商品化的程度也快速提高。在城市,官署、学舍、瓦市等聚集地,但凡有人聚集之处,旁边皆有茶肆,这方便了人们饮食、歇息、娱乐。

《东京梦华录》《宋史》等史料记载,北宋开封城内的茶肆主要集中在商业区。这些商业区客流量大、商业繁华,自然成为商家经营茶肆的首选之地,那里大大小小的茶肆鳞次栉比。在北宋的汴京城中,茶肆集中的御街附近还形成了十分有名的“州桥夜市”。

明代的茶馆相较于宋代的茶肆更显雅致精纯,对水、茶与器具极为讲究,茶的种类也非常多。我们能够从反映明代后期南京商业盛况与市民生活的《南都繁会图》中,看出当时城市茶馆的兴盛。另外,明末白话小说《初刻拍案惊奇》里也描述秦淮河畔是“酒馆十三四处,茶坊十七八家”,茶馆数量甚至超过了酒馆。事实上,在明清时,只要是人烟稠密之所,就会开设大大小小的各种茶馆。南方的南京、扬州、宁波、汉口、长沙、福州、广州等大都市,都有难以计数的茶馆,直到深夜仍然茶客云集、喧嚷热闹。

茶馆在清代最为兴盛,遍布于全国各地大多城镇的主要街道。例如在苏州的玄武观一带,众多的茶馆、酒肆及小食店,门市如云。有记载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况:“城外西园城内观,趁闲趁闹尽嬉顽,可怜佛宇仙宫好,混却茶炉酒肆间。”

民国时期,人们经常到茶园中边饮茶边听戏,茶园成了有闲人士的好去处,也正因为人们热衷于饮茶听戏,才有“戏曲是茶汁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”之谓。左翼作家萧军1938年到成都,吃惊于茶馆之多,便不无感叹“江南十步杨柳,成都十步茶馆”。曾经留学法国的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也称“成都茶馆之多,有如巴黎的咖啡馆”。

发布日期:2023/2/22  本文被浏览了411次

全国统一客服电话:400-0829-115      京公网安备 11010102004502号

老舍茶馆(http://www.laoshehouse.com/) 

备案号: 京ICP备14062245号-1

老舍茶馆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3号楼

友情链接:北展剧场  梨园剧场 朝阳剧场